Hello ~~ 我是 Sandy,很高興又到了給你寫信的時間!
在今天跟你分享話題之前,我想先問問你,有沒有過這種狀況:
工作中有時候,會莫名的煩躁,看什麼都不順眼;有時候,也莫名的發懶,就只想滑手機,不想做事情,,即使知道有很重要的事情還等著處理,事後又會感到內疚。
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感受,那這一週我想跟你分享的書《Hyperefficient: Optimize Your Brain to Transform the Way You Work》,絕對對你有幫助。
我最開始知道這本書,就是在萬維鋼老師的專欄當中,我整整聽了三次,不是說書很深奧,而是它提供了很不一樣的洞見,而且有超多部分可以直接用在我們的工作當中。
你可以從書名 《 超高效,透過優化改變你的工作方式》就可以知道,這是一本運用腦科學的原理,來教會如何優化自己的工作方式。
大腦內建的三種檔次
書中說到我們的大腦,並不會像電燈泡那樣,一直用同樣的力量在運轉,不然真的會累死。
它會像汽車的變速箱,會根據不同的「路況」(也就是不同的任務),來切換不同的檔位(心智狀態),用最高效的方式前進。
《Hyperefficient》書中說到我們身體,有一種叫「去甲腎上腺素」的東西。依照它分泌的情況,大腦的狀態可以簡單地分成慢、中、快三個檔位。
一檔慢檔: 就是什麼都不想做的休息狀態 ,就是自己「不想」集中注意力
二檔中檔: 是高效工作狀態,需要集中注意力
三檔快檔: 是草木皆兵、超緊張的狀態,外界會干擾讓你「來不及」集中注意力。
接下來,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檔位分別是什麼樣子,又適合在什麼時候使用。
一檔慢檔:休息與靈感的充電檔
一檔很像我們坐在海邊的扶手椅上,慵懶地看著海, 完全放鬆的感覺。這時候的你,不會想特別集中注意力,思緒會自由地飄移。
這個檔位主要用在兩種情況下: :
為大腦充電: 在高強度工作後,讓大腦休息和恢復 。
啊哈時刻: 當你的意識放鬆時,潛意識裡的靈感和解決方案,反而更容易自己冒出來。
二檔中檔:專注與高效的巡航檔
二檔特點就是注意力集中,所以最適合做腦力活,是我們最高效的工作狀態。比如讀書、思考、想像、預測、分析,做什麼都需要注意力。
用拍照來比喻的話,就像你對焦在一個點上,而背景都弄模糊了。
《Hyperefficient》書中還把二檔細分成三種「微調模式」:
二檔低能量區 :
比較靠近一檔,最適合創意發想。你會感覺專注,但思緒又有點飄,偶爾會走神,但馬上就能拉回來。這種狀態最容易讓手邊的工作和你內心的想法產生新連結,靈感就這樣來了
二檔核心區 :
這是極度專注的狀態。外界干擾不了你,你會一心一意只想著眼前的任務。特別適合做那種純輸出的、複雜但不太需要創意的工作。
高能量二檔區 :
最適合學習新知和解決複雜問題。在這個狀態下,你既能高度專註,又對外界信息超級敏感,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。你會感覺精力充沛,能敏銳地抓住平常注意不到的細節。
三檔快檔:應急與耗損的戰鬥檔
三檔就是當情況很緊急,或像壓力山大時,你整個思維都被綁架了,根本沒辦法自主地想事情,所以沒法保持專注。
這個檔位主要用在這兩種地方
應對緊急情況: 像是醫生在搶救心跳停止的病人時,根本來不及細想,完全是靠著肌肉記憶和本能反應在操作。
執行高度自動化的任務:像是我們打字,如果我們已經熟練,其實根本完全不用思考,手指就能自動完成。
要注意的是,如果我們因為壓力、焦慮而長時間卡在三檔,會對大腦造成「磨損」,對身心都很傷。
換檔方法
你可能會想,知道這些檔位分類,到底對你有什麼幫助呢?
其實就會像我信一開頭說的,我們可能會莫名感受煩躁或厭煩,我們就像失控汽車裡的乘客,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但當我們知道這些檔位分類時,就能開始診斷自己,並手動換檔。
老實說,近來的我就是這樣。,上班時很難專注,身體明明很累,但頭腦一直停不下來,也不是睡一覺休息就可以放下。
剛好我看到這本書,我就開始練習診斷自己:
第一步:診斷我的問題
依照我的狀況,我意識到我自己在正卡在「三檔」疲憊卻亢奮的狀態。
因為三檔的特徵就是思緒奔騰、高度警覺、對任何干擾都過度敏感 ,我的大腦還在戰鬥,所以無法放鬆。既使睡覺我也只是關掉了身體,但腦袋引擎還在高速運轉。
第二步:進行手動「降檔」和「正確休息」
書中介紹了很多方法可以「升檔」跟「降檔」,我分享這兩個對我有效的方式:
1. 使用「緊急煞車系統」:
當我感覺煩躁時,我就停下手邊所有的事,設定一個2分鐘的計時器,練習5秒吸氣,5秒吐氣。
這個簡單的動作就是在告訴大腦:「解除警報,可以降檔了。」我不再會一直硬逼自己專注,而是先透過呼吸和走一走,讓自己平靜下來,再回來做事。
2. 進行「主動式休息」
我了解到,對我這種目前狀態,「被動休息」(如發呆、睡覺)是沒用的。我會需要強迫大腦斷開連結。
所以最近下班後,我會玩 Switch2 賽車。用一個有趣沉浸式的任務,來「佔用」我大腦的處理器,故意把工作的思緒給擠掉,達到清空腦袋的效果。
其實光是這兩個方法,就讓我最近的狀況放鬆了很多,比較有一種腦袋裡的東西被放下來的感覺。
而這個禮拜,我也想邀請你來試看看,有意識的覺察看看自己的狀態在哪裡
當你在工作或生活中,可以有意識地問問自己:「我現在的感覺,比較像在哪個檔位?」
是感覺昏昏欲睡、思緒飄移的一檔嗎?
還是感覺緊張煩躁、對一切都很敏感的三檔?
又或者,你正處於專注的二檔?如果是在二檔,你能感覺到自己是處於適合創意的「低能量區」、適合深度工作的「核心區」,還是適合學習的「高能量區」呢?
書裡提醒我們,只是單純地「覺察」,就是拿回主導權的第一步。
其實,今天跟你分享的「心智檔位」,只是這本書的理論基礎而已。
書中真正精彩的部分,是接下來的三大實踐藍圖,教我們如何真正地去駕馭這個系統。
下面就是本書最重要的三個核心部分,哪一個你更有興趣呢? 歡迎投票告訴我,統計完後,下週我就來跟你分享最多人想聽的主題!
A. 順應身心節奏的「日常能源管理術」
教你如何不再靠意志力硬撐,而是順應身體的自然節奏。包含找出「黃金專注時段」、設計「90分鐘工作衝刺法」等實用技巧。
B. 點燃內在火焰的「巔峰心智創造術」
分享如何激發你最好的工作狀態。包含找到傳說中「心流」狀態的開關、點燃內在動機的「學習進程」心法等等。
C. 對抗資訊焦慮的「數位時代生存術」
分享如何應對資訊過量、時間壓力、和對未来的不確定感。像是如何減輕讓你頭昏腦脹的認知負荷、如何建立內心的秩序感…等等
期待你的回應
祝順心,
你的朋友 ~ Sand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