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月走80公里,我如何放棄對抗,重新找回動力
Hello ~~ 我是 Sandy,很高興又寫信給你!
今年,我給自己訂下一個小挑戰:每個月要走滿 80 公里
為了增加可行性,所以我利用一個線上的馬拉松 App,想利用遊戲化及每個月線上比賽的模式來幫助自己提升動力。
起初幾個月,跟著 App 裡一張張完成挑戰賽的方式,確實很有成就感,也都有完成。
但最近這幾個月,我發現自己提不起勁,原本的樂趣也慢慢消退,不但有到最後一天達標,甚至上個月根本跑不到2/3。
這個過程讓我思考,關於「自律」這件事情,有沒有更有可行的方法,可以幫助我們完成,而我看到《正念自律》這一本書籍
以下我就跟你分享書中提到了哪一些的內容與方法,而我是如何實踐它
自律為什麼容易失敗
我讀完《正念自律》這本書,它提供了一個很不同的視角。作者認為
傳統的自律之所以容易失敗,是因為我們習慣用「對抗」的方式,而這是一場非常消耗心力的內戰。
作者認為:傳統的自律方式,讓我們像內心的「士兵」,不斷用意志力去戰鬥和壓抑。但這種方法容易造成下面兩種結果 :
極度消耗能量:我們的原始大腦天生就追求立即的愉悅和逃避痛苦 。光靠脆弱的意志力去對抗這種本能,很快就會精疲力盡。
引發反彈與內耗:越是壓抑一個念頭(例如「我絕不能吃蛋糕」),那個念頭反而會變得越強烈。這種內鬥最終只會導致挫敗與自我批評。
所以作者不想再讓我們在繼續跟大腦打仗,而是利用「正念」這個方式 ,我很喜歡作者這個觀念 :
正念核心精神是要成為內心的「僧侶」,而非「士兵」。它不是要我們消滅敵人,而是要我們清晰地看見敵人,從而化解它的力量。
作者希望我們能將自律從一種痛苦的掙扎,轉變為一種可以練習的內在技能。
所以書中提供許多,是他預測許多我們會遇到的障礙,並為每一個障礙都提供了基於正念的具體解決方案。
接下來,我想跟你分享書中,根據我自己跑步的狀況,書中給出來的兩個方法,跟大家分享
第一步 重新點燃心氣
其實當我們的自律引擎快沒油了,需要補充不是逼自己,而是補充最根本的「燃料」。
對我來說App的獎牌和競賽只是表層目標,所以書中請我花15分鐘,問自己幾個問題,直到找到真正能觸動自己的答案
我們可以不斷地利用 why 的方式,來幫助自己找到做這件事情的原因
「為什麼一開始想挑戰每月80公里?」
「為什麼維持體態對我這麼重要?」
「為什麼穿衣服更好看對我很重要」 ……
當我找到「真正目標」不是「走完80公里」,而是「成為一個更有活力的自己,能更好地陪伴家人,鍛鍊出一個能陪我探索世界的身體」
為了讓這個畫面更清晰,作者要我們做出場景。我請 AI 幫我描繪了幾個未來可能的場景,效果出乎意料地好:
請閉上我的眼睛,在腦海中想像著 ~
在那座歐洲古城,當朋友提議要爬上鐘樓時,你第一個笑著說:「走!我們比賽看誰先到!」你輕鬆地踏著古老的階梯,享受著登頂後,將整座城市溫暖的屋頂與壯麗的教堂盡收眼底的開闊與成就感。
在國家公園裡,你充滿活力地走在步道的最前端,呼吸著充滿芬多精的新鮮空氣,感受著雙腿傳來的力量。你不再是追趕的人,而是那個可以停下來,好整以暇地為朋友們拍照的引領者。
現在,請慢慢地睜開眼睛 ~
當我再想到「每天走路」時,它不再是為了完成一個無聊的數字。我走的每一步,都是在為未來的旅行、為下一次探索世界的自由,投資我的「身體資本」。
這個就是作者要我在運動之前,每次做一項練習,提供給自己更多的燃料
第二步:重新設計我的「獎勵」系統
最初的獎勵來自App,但現在它失效了。所以作者要我需要建立一個更穩定、更發自內心的獎勵機制。
層次一:為跑步機時光,打造一個誘惑綑綁
選擇一樣我非常喜歡、甚至有點沉迷的娛樂活動,並立下一個嚴格的規定:只有在跑步機上運動時,才允許自己享受它。
我就規定在追劇、看棒球比賽跟玩簡單的switch 時,必須在跑步機上慢走或是跑步的時候才可以做
這個方法的原理,是將一個有點痛苦的活動(跑步機),與一個高度愉悅的活動強力連結,讓我的大腦因為期待那份娛樂,而開始期待運動的到來。
層次二:利用PAW方法,克服阻力
當我在跑步機上跑到一半,感覺「好累、好無聊、我想停下來」的時候,就要啟動 PAW ,這是這本書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,當然我簡化許多
第一步:P (Pause) - 「心態」上的暫停
刻意地、深深地吸一口氣,再緩緩地吐出。將注意力,從腦中「好累、好無聊」的抱怨聲,短暫地轉移到某個行為,像是腳步踩在跑步帶上的聲音等等。
目的是打斷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。把自己從那個抱怨的漩渦中,抽離了出來。
第二步:A (Awareness) - 客觀地「看見」內心的風暴
在心中,用一種不帶批判的語氣,對自己說:我注意到,大腦正在編造今天狀況不好,可以休息』的藉口。
關鍵在於不帶批判,我只是在「看見」,光是「看見」這個念頭,就是要把它拉開了距離。
第三步:W (Willpower) - 選擇應對工具
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幾個應對工具,而我是用其中一個轉移焦點這個方法
要立刻在腦中喚起我探索世界的畫面:
想像自己在義大利古城的鐘樓上,輕鬆地俯瞰美景
想像自己在清澈的海水裡浮潛,與魚群共游
對自己說:「現在這無聊的1分鐘,就是在為那個自由的未來儲蓄體力。我走的每一步,都在為我的旅行夢想注入能量。」
這就是要將眼前的單調,最深層的渴望連結起來。總結來說,我在跑步機上的完整流程就是
P (Pause) - 刻意暫停,打斷慣性
A (Awareness) - 客觀看見,拉開距離
W (Willpower) - 溫柔選擇,連結渴望
層次三:結束後的品味
走完後,在我下跑步機的那一刻,一定要花一分鐘品味那份內在獎勵:
那種「我說到做到」的踏實感、那種運動後獨有的、充滿活力的感覺。這是送給自己最棒的禮物。
結語
最後想跟大家分享,寫下這些,並不是我已經完全克服了惰性,或是再也不會對跑步機感到厭倦。
而是從強迫自己「完成80公里」,到期待自己「為未來的自由儲蓄」,這個心態上的微小轉變,或許才是我這幾週最大的收穫。
我從這本《正念自律》學習到,自律不是一場用意志力決勝負的戰鬥,而是一段我們學習與自己對話、巧妙合作的旅程。
不知道你最近,是否也有過類似的卡關時刻? 你又是如何應對的呢?歡迎回信與我分享。
祝你 找到與自己溫柔前行的方式。
你的朋友, Sand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