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決策羅盤:一個工具幫你做出更好的選擇
Hello ~~ 我是 Sandy,很高興又寫信給你。
不知道你最近有沒有看到台積電機密外洩的新聞?幾位工程師涉嫌把公司最先進的技術外洩,其中一位甚至在短短一年內就買了近億元的豪宅。
看到這個新聞時,我心裡出現的第一個想法是 「到底有多少錢,可以讓這些在科技業頂端的聰明人,做出了一個幾乎可以確定會賭上自己整個人生的決定呢?」
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在看的《執行長學習手記》,書裡有個核心觀念 :
你的人生,是你所有「選擇」的總和。
所以今天想跟你分享書中一個思考工具。它不只可以用在工作選擇上,更能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十字路口,做出更清晰、更不會後悔的決定。
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套職涯決策系統?
在我們的職涯中,真正定義我們是誰、決定我們未來走向的,並不是日常的瑣碎任務,而是那些在十字路口做出的重大「選擇」。
像是是否要換工作?是否該接下這個充滿挑戰的新專案?是否該放棄眼前的安穩,去追求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熱情?
《執行長學習手記》提醒我們 :
面對這些重大決策,光靠直覺或短期的利弊分析是遠遠不夠的。因為我們的直覺,很容易被恐懼、貪婪或他人的期望所蒙蔽。
所以我們會需要一套比直覺更可靠的決策框架,來確保每一個關鍵選擇,都符合自己最深層的價值觀與長期的成長路徑。
經典案例:如何拒絕「更好的機會」,找到「最對的道路」
像《執行長學習手記》的作者諾瓦克,在他成功地帶領肯德基轉虧為盈後,百事公司董事長給了他一個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機會,擔任公司更大、更有聲望的「菲多利零食部門」總裁。從任何角度看,這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。
但諾瓦克卻婉拒了這個機會,這個決定,在當時的許多人看來,既不理性,也難以理解。
他之所以能做出這個選擇,是因為他透過深刻的自我覺察,非常清楚自己熱愛的在哪裡。
他發現,自己真正熱愛的是餐廳事業的活力,他熱愛創造美食、喜歡和第一線員工及顧客互動。儘管菲多利是一個「更好」的職位,但它卻不是一條「最對」的路。
所以這個選擇,背後其實是極度理性的自我認知。
最後正是這個決定,讓他留在了餐廳部門,並在不久後,他成為百勝餐飲集團CEO。
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:
最好的職涯選擇,不一定是履歷上看起來最漂亮的那個,確是最能讓你發揮熱情、持續學習、並忠於自我的那個。
實戰工具 : 決策矩陣
《執行長學習手記》有提到關於這個當時候作者決定的方法,我把它整理起來,設計成為一個決策矩陣,這是一個可以量化分析的決策矩陣,幫助你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。
使用方法:
Step 1:定義你的選項
在表格最上方的「選項A」、「選項B」等欄位,寫下你正在考慮的幾個選擇。
Step 2:依序進行評分
針對每一個選項,根據以下的決策標準,誠實地給出 1-5 分的評分(1分=極度不符合,5分=極度符合)。
Step 3:分析結果與洞察
計算出每個選項的總分。分數能為你的直覺提供一個客觀的參考。你甚至可以在「你最在乎的維度」放上比較高的比重。
也許某個選項總分不是最高,但它在「學習價值」和「快樂泉源」上遙遙領先,那它依然可能是最適合你的選擇。
我覺得裏頭最有意思的就是 「頭版測試」
如果台積電新聞事件中的工程師,在做出決定的前一刻,能停下來問問自己:「如果我做的這件事,明天登上了新聞頭版,我的家人、朋友、過去的老師會怎麼看我?我會為此感到驕傲嗎?」
或許,今天的一切,都會完全不同。
預期效果
當你開始使用這個決策矩陣後,你會發現三個好處
你的決策變得更全面:你不再只考慮薪水或頭銜,而是從品格、成長、熱情等多個維度,進行系統性的評估。
你能更清晰地向他人解釋你的選擇:這個框架能幫助你將模糊的「感覺」,轉化為有條理的「理由」,讓你在與家人或導師溝通時,更有說服力。
你做出不容易後悔的決策機率大幅提升: 因為這個決定,是經過你深思熟慮、忠於自我價值觀的結果,無論未來結果如何,你都能坦然面對。
我的心得
我們或許無法控制生命中會出現什麼樣的誘惑或挑戰,但我們可以選擇裝備好自己的大腦,用更清晰的思維框架去面對這一切。
那你呢?回想最近一次讓你感到猶豫的選擇,如果用這個「決策矩陣」重新分析一遍,會不會讓你的答案變得更清晰一點?
歡迎回信跟我聊聊你的想法。
祝你
做出讓自己驕傲的選擇,
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,歡迎閱讀另一篇介紹這本書的文章:《執行長學習手記》讀書心得:打造主動學習力,我之後也會寫出更多的系統化的方式,歡迎繼續追蹤我喔 !
你的朋友~ Sandy